“十三五”时期,保康县转变思路,转型发展,卫生健康事业行稳致远。在过去的五年,全县卫生健康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卫生健康“新方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将卫生健康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一手抓发展、促转型,一手抓统筹、惠民生,卫生健康事业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同步跨入新时代。
五年来,10个过千万项目陆续落地。争取国家和省投资项目30个、项目资金达到4.23亿元,新建、改扩建房屋面积9.97万平方米。其中,投资超过千万的项目有10个,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和外科大楼投入达1.3亿元,另外传染病区和内科大楼两个项目投入超过5000万元,不断刷新历史。县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县肿瘤治疗中心、县疾控中心业务楼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聚焦我县在传染病病区、发热门诊、PCR实验室、院前急救、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利用1.6亿元国债资金,启动实施8个大项、22个小项的建设项目,稳步健全疾病防控和公卫服务体系。争取国债资金904万元,对相对薄弱的207个村卫生室进行新建改扩建,标准化村卫生室达到全覆盖。通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县、乡、村整体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五年来,5项国家级荣誉落户保康。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4个国家级荣誉的考核验收,歇马中心卫生院获得“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称号,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审,5家乡镇卫生院国医堂被评为“湖北省示范国医堂”。承担了国家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全国农村公共卫生适宜体系构建2项国家级改革试点重任,重点任务扎实推进。
五年来,健康扶贫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连续5年在全省交流,工作成效位居省、市前列。健康扶贫政策惠及全县11.73万人次,贫困对象住院政策内报销比例平均达到93.2%;门诊慢性病政策内报销比例平均达到89.6%;县域内住院政策内自付超过5000元部分100%兜底报销。建立大病救治、重病兜底、慢病保障的长效工作机制,持续优化“三个一批”、“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一票制”结算、远程会诊等工作流程,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实行动态监测,对“边缘户”,设立因病致贫专项救助基金,比照“985”政策予以精准救助,提高因病致贫返贫的防控和保障能力,没有让一个群众因为健康问题在全民小康的进程中掉队。
五年来,群众就医满意度大幅提高。县委、县政府高位推进“健康保康”建设,将“健康保康”建设、健康管理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进行实绩考核,推动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卫生事业投入累计达到17.35亿元,同比增长5.7倍。新增床位55张,新增执业医师、注册护士213人,新增核磁共振、CT等大型医疗设备417台件。建成省市重点专科13个,县域医疗救治能力大幅提升。“互联网+远程医疗”项目快速推进,优势资源持续下沉,带动了基层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的大幅提升,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以上,“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成效持续巩固,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大幅提高,健康新需求得到极大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