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案提案追踪丨道地药材开出致富“良方”!保康稳步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保康山大人稀,挂坡地多,发展中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人大代表在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发展保康道地中药材产业的建议》后,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共同发力,加大中药材品牌培育、技术指导、技术人才培养,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深翻、去土、装袋……近日,走进寺坪镇宦家坪村,村民们正忙着采收成熟的苍术,田间地头一派丰收场景。

“春季排苍术、白芨、鸡爪莲,到夏天了除草,秋季挖白芨、挖苍术,我目前挣有6千多块钱了,争取到年关挣到1万多块钱。”寺坪镇宦家坪村民张华炳信心满满。

寺坪镇樟木沟村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里,药垄成行,苍术、白芨、淫羊藿、黄精等中药材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利用晴好天气抓紧补栽药苗。

山下,数十亩育苗连体智能大棚、深加工车间,一字排开,十分抢眼。加工车间内,工人正在加紧烘干采收的中药材。

通过多年发展,樟木沟已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

“目前,我们本村发展中药材面积接近700亩,带动宦家坪村、罗家湾村联营种植的大棚面积有30亩。我们还将联合黄堡镇的耿家湾村、两峪的胡家台村、过渡湾的鸿兴园村,抱团发展中药材。”寺坪镇樟木沟村党支部书记 褚宗新介绍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兴旺不仅盘活了市场,还为群众解决了就业、增收等实际问题。

褚宗新说,目前,村里的中药材产业带动农户近300户,今年中药材年产值预计达到600万元以上,群众务工收入将突破200万元。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县农业农村局、县农技推广中心等部门的大力支持。”褚宗新介绍,在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县农业、科技等部门提供了大量技术和资金支持,对全村的产业帮扶力度非常大。

今年,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县人大代表余云鹏提出了《关于发展保康道地中药材产业的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多措并举,助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县农业农村局与人大代表多次进行沟通,认真研判代表提出的建议,组建办理专班,多次深入马桥、寺坪等地调研,与企业、村干部、药农座谈交谈,找准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困难,共同研究应对措施。”保康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吕戬说。

如今,中药材产业已成为保康高山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产业、当家产业。

“我们通过强链、延链、补链,不断扩展中药材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投入4000余万元,优先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今年,全县新增草本中药材2000亩,总面积突破10万亩,加工车间增加到51个,粗加工、深加工基本实现主产区全覆盖。”

据吕戬介绍,截至目前,保康中药材规模以上企业3家,从事中药材业务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00余家,网罗农户3万多户,年产值突破10亿元。

全媒体记者:艾德雄 

见习记者:王满 乐建鹏 

通讯员:张继生

编校:莲花

责编:赵硕

审核:秦志鹏

终审:张良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