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腊味正飘香!马桥镇白果村传统腊肉“熏”出致富新路

办起加工厂,熏出好味道。冬至前夕,马桥镇白果村的腊肉加工厂刚一开业,就吸引了不少前来订货的客商。开业当天,工艺精细、腌制独特的白果腊肉深受销售商青睐,现场订下第一批10吨订单。

白果村毗邻神农架,距离马桥集镇15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种植业和养殖业是村里的主导产业。

“我们村里有283户村民,70%的农户都喂养生猪,每户都养了2至3头,多的还有5至6头的,全村大约有600头以上生猪。”马桥镇白果村党支部书记张贵军说,虽然猪养了不少,但是销路却成了一大问题。

优质猪肉卖不出去,村支“两委”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村干部通过多次到外地走访,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村里新建一个熏制腊肉的加工厂,把本地特产加工后推向市场。

“我们先后走了5个省市地区,去了河南、贵州、重庆,还考察了我们省内的一些地方,虽然走了不少地方,但回来一合计,发现我们的生产量还不够。”张贵军说。

为了扩总量、拓市场、找订单,张贵军四处奔走,拜访超市负责人、走访农家乐老板。

在张贵军的努力下,白果村与兴山县的一部分农家乐和三个超市对接成功,销量可观,“加上神农架、房县,以及保康县内的市场、超市、农家乐,我们一年腊肉的销售量能达到三四百万。”

有了稳定的销售市场,接下来就是运用传统的方法熏制腊肉。在白果村腊肉加工厂记者看到,村民王绵丽正往猪肉上撒盐、揉搓,动作娴熟麻利。

“腌肉盐放多了不行,盐放少了也不行,10斤肉放1斤半盐就行了。放盐以后,肉放得时间更长,不容易坏。”王绵丽说。

据王绵丽介绍,猪肉腌制后,两周左右食盐才能被猪肉充分吸收,然后放置在通风处用一到两天时间晾干,再送进土垒的熏房里进行熏烤。

“我们的腊肉用柏树枝、柏树锯末和本地的青冈栎熏制,柏树的香味、肉的香味通过高温融为一体,会散发独特的香味,这样熏出来的肉味道非常好。”

村民沈正举说,腌制和熏烤都大有讲究,要熏制1个半月至2个月,达到颜色金黄色甚至黑色,才能出售。低温腌制,文火熏烤,白天烟熏火燎,晚上冷却收缩。通过长时间熏烤,猪肉更紧致,口感更纯正。

“白果村的腌肉工艺、肉的品质都非常好,原料也都是当地采购的土猪肉,我们对产品非常满意,第一批订单量10吨,紧接着我们会下第二批订单。”宜昌市夷坛香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燕说。

小小加工厂,惠及众村民。马桥镇白果村腊肉加工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本地猪肉销售难问题,还可带动5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据科学测算,仅腊肉腌制一项,每年可为全村村民人均增收500元。

全媒体记者:艾德雄 邢忆星

编校:莲花

责编:赵硕

审核:秦志鹏

终审:张良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