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坚守初心,心系民生福祉,做落实就业政策的忠实践行者;他立足本职,深入调研,将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紧密相连,积极建言献策,发展特色产业,服务高质量就业。他,就是保康县人大代表、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余云鹏。
寒冬时节,位于歇马镇的保康县鸿赢刀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员工各司其职、紧密协作,熟练操作加工刀具。
“熊总,你们现在还差技术工人吗?”
“我们目前用工不缺,但是技术工还是比较紧缺……”
车间里,余云鹏正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进行沟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问询企业用工需求。
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余云鹏现场研究制定培训计划,帮助企业解决高技能人才缺口问题。
鸿赢刀具有限公司开办以来,余云鹏多次上门宣讲惠企政策,帮助解决招工用工难题。
“人社部门协助我们申请到30万的创业贴息贷款,今年还指导我们参加了全市创业示范项目评审,收获两万元的资金奖励,并发放了5000元的返乡创业补贴,为我们缓解了融资困境。”保康县鸿赢刀具有限公司负责人熊永辉说。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秉承就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理念,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开展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举办各类招聘活动66场,外出开展企业紧缺人才引进活动9场,组织技能培训103期,培训学员6029人,其中针对茶叶、药材、旅游产业开展定向培训35期,培训学员2078人,为企业输送员工781人,持续推动就业帮扶扎根基层、融入产业,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
保康县宜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歇马镇欧店村,是一家专业从事苍术、白芨等中药材种植的专业合作社。余云鹏多次深入合作社,开展项目策划、筛选培养对象、设置培训内容、讲解政策扶持,合作社从几亩试验田逐步扩大到250亩。
“受技术与市场行情等因素制约,合作社的发展很难更上一层楼。”保康县宜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向祖军说,目前,合作社要想继续发展壮大还有一定难度。
在走访选区选民时余云鹏发现,保康中药材种植虽具有一定基础。但因种植分散、缺乏科学指导且人才支撑薄弱等因素,尚未形成品牌效应,阻碍了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充分走访调研,在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余云鹏提交了《关于发展保康道地中药材产业的建议》,从品牌塑造、技术引进、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建议,该建议被县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建议,交由县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办理。
与此同时,余云鹏对走访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从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方面全力助推产业发展。
“我们聘请中药材种植专家、技术能手对种植户进行指导,力争将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培养成乡土人才。同时,打造‘保康道地药师傅’劳务品牌,开展中药材全产业链技能培训,为产业储备人力资源。”
据余云鹏介绍,人社部门加大对中药材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荐指导中药材企业参加各类项目评审和创业大赛,提升保康道地中药材品牌知名度,以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中药材规模以上龙头企业3家,从事中药材业务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00多家,带动11个乡镇3万多人从事中药材行业,每年带动农民增收5亿元。
余云鹏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倾听群众心声,优化公共就业服务。2024年,全县新增就业人数9135人,吸引返乡创业76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5亿元,带动创业就业3590人,有力维护了全县就业局势的稳定。
此外,他还踊跃参加人大组织的选民走访、专题询问、专项评议以及调研视察等活动,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产业发展、医疗、医保、教育、退役军人保障等民生热点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
余云鹏表示,身为人大代表,他将切实履行职责,勤下基层,与选民携手聚焦民生关切,对选民负责,为群众发声,做好国家政策的“传声筒”与群众诉求的“扬声器”,持续提升履职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全媒体记者:付乐
见习记者:袁琪
通讯员:陈璐瑶
编校:莲花
责编:赵硕
审核:秦志鹏
终审:张良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