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武昌区人大十五届五次会议召开 各项经济指标位居武汉中心城区前列

  人民网武汉12月25日电 12月24日,武汉市武昌区人大十五届五次会议召开,武昌区人民政府区长余松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武昌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市场主体总量等经济指标,继续位居武汉市中心城区前列。

  2019年,武昌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围绕打造“红色引擎+五线推进”升级版,克难攻坚,砥砺奋进,创新型城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据了解,2019年,武昌区政府重点抓好区域经济、城市功能、综合管理、公共服务、改革创新等方面工作。

聚焦高质量,区域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实施区级重大项目19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3亿元,引进中德安联、法国电力等500强企业区域总部9家,签约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18个,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10个,项目支撑更加有力。水电气报装、工程项目报建等7类事项在全市标准基础上再提速10%,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授信3.4亿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953万元,全年新增企业类市场主体1.3万户,引进领军人才10名,大学生留汉4万人,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引进南洋商业银行武汉分行、中国有色集团财务公司等省级以上金融机构6家,新增基金10家,大黄鹤楼武昌古城历史风貌旅游区建设持续推进,麦德龙启动原址重建,帝斯曼购物中心、绿地缤纷城开业运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建成高端商务楼宇8栋,新增亿元楼宇4栋,亿元楼宇总量达到27栋,产业基础更加稳固。

  聚焦高标准,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武汉长江中心、凯德来福士广场等项目成功落地,右岸大道、中华路城市阳台改造完工,天风大厦、湖北金控中心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武昌古城得胜桥片完成修规编制,昙华林东段环境提升工程加快实施,核心区一期对外开放,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各类房屋征收115万平方米,实现土地挂牌15宗、739亩,完成歌笛湖片等31个项目征收收尾,消化最长达11年的历史遗留问题131个,化解新安万福广场等逾期还建问题4个,筹集安置房源6882套,城市更新有序实施。杨泗港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轨道交通5号线、8号线二期建设有序推进,建成秦臻路等微循环道路11条,新增停车泊位2.7万个、充电桩1.3万个,完成江民路等10处排水节点改造和沙湖汇水区2平方公里海绵城市改造,全年实施区级城建项目200个,完成投资80亿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聚焦高品质,综合管理更趋精细。践行“近迎军运,长期惠民”理念,完成建筑立面整治1414栋、道路路面提升25条,拆除违法建设15.2万平方米,改扩建绿地31万平方米,沙湖、水果湖、武珞路等重点区域的城市夜景实现提升。新改扩建公厕75座,社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70%,城市环境明显改善。整治“散乱污”企业34家,实施紫阳湖生态驳岸改造,全区河湖基本消除黑臭现象,生态治理纵深开展。挂牌整治隐患企业28家,清理整治重点风险企业200家,3645家餐饮单位实现“明厨亮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万件,治安、刑事警情分别下降8.3%和21.2%,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聚焦高水平,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新增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所,南湖一小、二小完成改扩建,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社区足球场14片,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新增就业2.4万人,社保扩面新增4.9万人次,为全区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建成“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25个,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6617万元,改造二次供水点位141处,加装电梯59部,全区老旧小区实现基本物业服务全覆盖,民生保障切实增强。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全面构建“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工作体系,完善“武昌微邻里”服务功能,群众诉求办理满意率上升11%,创建幸福驿站55个,实施社区“三微”改造4个,6个社区获评全省百佳社区居委会,社会治理成效明显。

  聚焦高效率,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双创周”“创响武昌”等活动扶持创新项目150个,小洪山科学城东区顺利挂牌出让,举办斗转科技园、中科院武汉分院等科技成果专场对接活动14场,签约金额20亿元,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科技创新力度加大。清理僵尸企业36家,组建成立武昌国资控股集团,加强“智慧武昌”建设,政务云平台上线运行,全区视频资源实现联网共享,管理改革不断深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政府系统廉政建设纵深发展,办理区人大议案和区政协建议案4件、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469件,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刘金峰 李敏杰 刁少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