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保康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部署,通过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百名干部进百企”“十佳和最差股(队)长评议”三项重点工作,推动干部能力作风与营商环境“双提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日前,保康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负责人梅元杰接过崭新的施工许可证,对保康县行政审批的高效服务连连称赞。
“在办证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给了我们很多指导,一次性告知我们需要准备哪些资料,我们准备好了之后又帮我们上传系统 、提供咨询,整个服务非常好,时间也非常短。”梅元杰说。
保康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核心发力点,积极探索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新模式,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对标全省15项重点事项主题,系统梳理9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编制办事指南,压缩办理时限,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办理要件,通过流程再造,每件事项平均办理时间缩短40%,群众排队等待时间减少50%,大幅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
同时,推进“智能客服+智能审批”改革,将人工审核转为智能审批,审批效率提升60%以上。建立完善关联事项集成办、异地事项跨域办等“十办”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在襄阳富襄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县统计局“百名干部进百企”工作专班正在同企业负责人分析交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企业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惠企助企政策解读。保康组建67个由县“四大家”领导领衔、各县直部门为责任单位的包联专班,选派优秀业务骨干152名,为76家重点企业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工作专班能够及时到场、现场解决、现场办公,在政策上给以帮助,在精神上给以鼓励,增强了我们企业的发展信心。”襄阳富襄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春海说。
“百名干部进百企”包联专班在企业“最急”上动真招,在企业“最难”上下真功,在企业“最盼”上见真情。聚焦磷化工、农林产品加工、文旅康养等重点产业领域,推行“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搭建线上服务平台,线下为每家企业选派1名科级干部担任“首席服务官”,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开展“沉浸式”帮扶。
“县委、县政府将富襄农业现代开发有限公司等四家规上企业作我们统计局联系包保企业,我们责无旁贷,努力为企业争取各项政策和项目资金,为企业做大做强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保康县统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肖平说。
今年以来,保康以“十佳(差)股长评议”为标尺,树立实干争先“风向标”,将全县30多个部门的79名涉企股室、执法大队负责人和28名窗口首席代表全部纳入评议对象,采取服务质效评价与服务对象测评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日常监督检查、季度电话测评、年度集中测评结果,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自评议活动开展以来,涉企服务投诉量下降40%,营商环境满意度提升16%。
全媒体记者:王晓丹 江彦佐 向宗涛
通讯员:陈国宁 程传宏
编校:相琴
责编:赵硕
审核:秦志鹏
终审:李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