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保康县邮政分公司寺坪支局经理、乡邮员黄德印坚守深山乡邮路三十载,投递报刊130多万份和其他各类邮件560万件,准确率达100%。他先后获得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荆楚楷模、“湖北好人”等荣誉称号。近日,记者走近这位扎根深山三十年的基层劳动者,聆听他与邮路的故事。
“哎,你在哪儿啊?”
“在家里。”
“我给你送快递来了……”
寺坪镇简家坪村的山间小路上,熟悉的呼喊声打破宁静。黄德印开着邮车停在村民龚玉梅家门口,绿色制服格外亮眼。
1993年,年仅20岁的黄德印接过前辈手中的邮包,成为寺坪镇的一名乡村投递员。那时的邮路,是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羊肠小道,32个村散落于海拔800米至1500米的群山之中,最远的投递点单程需步行6小时。
黄德印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兜里揣着馒头咸菜,边走边在笔记本上画“路线图”——哪段山路雨季易滑坡、哪处山坳信号中断需绕行……3个月下来,泛黄的笔记本画满32张手绘地图,他也成了村民口中的“活地图”。
30年,55万公里行程,穿烂130双解放鞋,骑坏5辆自行车、4辆摩托车,投递报刊130多万份,送达邮件560万件。无论暴雨冲垮山路,还是大雪封阻邮道,他始终兑现“邮件必达”的承诺,创造了三十年投递准确率100%的纪录。
“这么多年了,不管有多忙,只要有邮政的快递,他就一定给我们送到家。看到他们那身绿衣服,心里都踏实。”保康县寺坪镇简家坪村村民龚玉梅说。
黄德印的邮包不仅装有信件,更装着村民的期盼:帮留守老人代买药品、为养殖户捎带饲料、帮村民销售自产的蜂蜜……
作为保康县首个以基层劳动者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黄德印将三十年经验凝结成“三步工作法”。民情收集法:随身携带“民生日记本”,记录村民需求并分类建档;精准投递法:根据季节、路况优化路线,雨雪天气优先投递药品、农资;助农联动法:整合邮政电商资源,打造“山货出村”绿色通道。
如今,黄德印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改装的“助农邮车”,即装载着报刊信件,又搭载着农户的蜂蜜、核桃等山货。通过“投递+电商”模式,去年帮助全镇农户销售农副土特产品60多万元。
“黄德印是我们寺坪镇人,当选‘中国好人’,获得了这么高的荣誉,他依旧在岗位上一如既往默默无闻地工作,一如既往地为邮路上需要帮助的群众无偿提供服务,一如既往地做好事献爱心。希望大家以黄德印同志为榜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书写新时代劳动者的奋斗篇章。“保康县寺坪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梅琼玲说。
【记者手记】
从单人邮路到创新团队,黄德印的故事是无数基层劳动者的缩影。我们向所有像他一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绿衣信使”“田间守护者”“城市美容师”致敬:你们的每一份坚守,都在点亮乡村振兴的星辰大海,每一滴汗水,都在浇灌新时代的奋斗之花。
(保康县融媒体中心出品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媒体记者:陈泉霖 陈梦鸽
通讯员:吴万谊
编校:莲花
责编:赵硕
审核:秦志鹏
终审:李广儒 李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