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过渡湾镇白峪沟村紧扣“村企共建、环境整治、文旅融合”三重奏,以“党建引领、产业转型、共商共议、共建共享”为路径,扎实推进和美乡村试点建设,在青山绿水间勾勒出一幅产业旺、乡村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暮春时节,走进白峪沟村,漫山茶园青翠欲滴,庭院错落有致,沥青铺就的村级公路如黑色缎带,串联一户户人家。村民们三五一组,俯身穿梭在翠绿的茶行中,指尖翻飞间,一片片鲜嫩的茶芽落入竹篮。
“我们家离茶园比较近,没事的时候就来采几天茶,一天能挣一百五六十块钱,补贴下家用,也挺方便的。”保康县过渡湾镇白峪沟村一组村民罗振英说。
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白峪沟村立足“一圈一带一路”定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先后种植了1500亩核桃、250多亩烟叶和茶叶、167亩艾草,多元产业协同发展,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我们立足地理优势,新建占地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车间,为本村和周边村的农产品提供深加工服务,每年可带动农户务工80人以上,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保康县过渡湾镇白峪沟村党支部书记李世银介绍说。
环境整治是白峪沟村蜕变的关键一步。通过“拆”“治”并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破损村道变身沥青路,废弃土坡改建为休闲长廊,乱搭乱建被拆除,“脏乱差”蝶变“洁净美”。
“我们通过组织外出观摩学经验、召开群众会集民智、开展入户走访听诉求等多种方式,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想转变。”李世银说。
处处皆风景,户户是引擎。村民们主动清理房前屋后,自发参与庭院美化,把自家小院打造成了“微景观”。
“以前是水泥路,现在铺上沥青了格外好看。还建了亭子,村里的风景也好了,出来走走清爽多了。”保康县过渡湾镇白峪沟村二组村民徐道兰说。
文旅融合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依托百年塘坊古井、森林康养资源,白峪沟将文化底蕴与生态优势深度融合,盘活4000平方米废弃学校,规划建设森林康养民宿,让“沉睡资源”变身“聚宝盆”。
据李世银介绍,该村以“项目为王”发展理念为引领,从完善基础设施、整治周边环境入手,盘活闲置资源,为招商引资筑牢根基。同时,将古井传说、农耕文化融入旅游开发,着力打造集森林康养与乡村游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如今的白峪沟村,产业蓬勃发展,庭院花香四溢,村民笑容灿烂。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保康县融媒体中心出品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媒体记者:鲁李友琦
见习记者:乐建鹏
通讯员:王冬香 郝逸凡
编校:莲花
责编:赵硕
审核:秦志鹏
终审:李广儒 李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