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N” !在保康,烟田、烤房、大棚成了烟农的“增收神器”

近年来,保康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烟叶产业为基础,创新构建“烟草+N”融合发展模式,让传统烟田变身为“多元增收田”,闲置烤房升级为“智慧车间”,闲置大棚转型为“致富大棚”,一幅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荆楚大地上徐徐展开。



图片
烟田里的“双丰收”

“过去咱就靠种烟叶过日子,收入还算稳定。烟站技术员来指导,在烟叶地里套种了红薯,没想到一块地能挣两份钱,这真是意外之喜!”保康县麻坪村烟农陈勇茂笑着说,“这种套种模式不仅让土地更肥沃,还减少了病虫害,真是个好办法!”

图片

土地还是那块土地,但“种法”已改写增长公式。烟薯套种通过科学布局烟叶与红薯的种植行距,利用二者生长周期的互补性,实现一地多产、一季多收。

“红薯种植前期不与烟株争养分,结薯期还能吸收烟田余肥,起到固氮养地、抗旱保墒的作用,同时,红薯根系分泌物可抑制烟草根茎类病害,减少农药使用量15%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保康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两峪烟站负责人夏长学介绍说。
图片

如今,烟薯套种已成为烟农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在保康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烟农开始尝试并受益于这种绿色农业模式。


图片
烤房里的“智慧升级”

助力乡村振兴,保康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在烤房上做足了文章。在生物质颗粒燃料烤房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烤房,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烟叶质量,为绿色烘烤锦上添花。

图片

“以前用老烤房烤烟,得守在旁边添柴火,熏得人眼泪直流,烟叶质量也参差不齐。”陈勇茂指着手机上的远程监控APP说,“现在用上了电烤房,就像‘智能蒸馒头’,设定好参数就能自动运行,省心又省力!而且烤出来的烟叶质量更好。”

图片

据了解,电烤房不需要人工添加燃料,较生物质颗粒烘烤,每炉可减少燃料费800元左右。在非烟叶采烤季,烤房还可用于烘烤天麻、木耳、香菇等其他农产品,真正实现了“一举多得,一房多用,多元增收”,有效提升了综合价值,为农民带来了更多实惠。


图片
大棚里的“四季丰收”

“过去,每年烟苗出棚后,大棚便闲置,资源白白浪费。如今,利用这段时间种植辣椒、西瓜等蔬菜瓜果,这棚子就像‘农业印钞机’,一年四季忙不停,给我带来了可观收入。”麻坪村大棚户主刘友军开心地说,“而且这些农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根本不愁卖!”

在保康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引导下,大棚户主综合利用闲置育苗大棚,拓宽多元化增收渠道,让“闲置棚”变身“致富棚”,为村民增收致富和乡村产业振兴开辟新路径。

图片

“除了烟叶育苗,大棚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像我这样上有老下有小,外出打工不放心。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正在干活的村民庄月恒感慨道:“这不仅是一份收入,更是一份安心。”

如今,闲置大棚再利用不仅给合作社带来可观收益,还让周边村民得到了实惠。像庄月恒一样,麻坪村周边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不仅丰富了“菜篮子”,也鼓起了“钱袋子”。

从“单一产业”到“多元矩阵”,保康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探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的范例。下一步,保康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将在巩固烟叶生产优势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实际,不断深化以粮烟融合为主的多元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烟草+N”模式,进一步实现稳产业、稳就业、稳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烟草力量。

通讯员:李治昊

编校:莲花

责编:尚娟

审核:姜雪飞

终审:李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