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丨以安全生产之钥,开绿色发展之门!探寻保康非煤矿山安全密码

近年来,保康以安全生产为基石,创新探索矿山产业转型新路径,用安全筑基、为生态赋能、使文旅增值,推动传统矿业向绿色经济跃升。

3月28日,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现场会在尧治河村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家省级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单位与14家涉矿中央企业代表共聚一堂,实地探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新模式,共商新时代矿山安全监管新路径。

与会代表们先后走进湖北龙蟒磷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磷矿博物馆、矿洞食用菌种植基地和尧治河村史馆,感受科技为传统矿业赋能的强劲脉搏;见证废弃矿洞“变废为宝”,长出鲜蘑菇的生命奇迹;领略矿区变景区,全村吃上生态饭的华丽蝶变……

“龙蟒化工开展智能矿山建设,并将Deepseek引入矿山安全管理的先进技术,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最大亮点。”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基础处二级主任科员多杰说。

“过去靠经验,现在靠算法。”湖北龙蟒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进行智能化矿山升级改造,在井下安装了108个传感器,在重点区域安装了32路AI智能视频监控,实时监测、及时预警。

“我们应用Deepseek大模型,搭建本地知识库,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开发了‘矿博士’大模型,能够辅助我们开展矿山风险评估、安全信息智能判别、关键信息提取、安全监测数值预测、应急决策支持和教育培训知识体系搭建。”湖北龙蟒磷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善洪说。

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为路径,以“智能化无人”为目标,保康全力推进本质安全型矿山建设,实现安全管理从“人防”到“智防”的跨越。

“我们累计投资7000多万元,共计采购进口及国产矿安设备50余台。目前,正在推进智能无人装载运输系统建设,向智能化矿山目标奋力迈进。”保康楚烽化工有限公司楚烽磷矿矿长李守庆说。

万亿吨矿石的重量,也抵不过生命的分量。保康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矿业经济发展首位,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新模式。

“我们坚持抓党建促安全生产,认真落实支部建在矿山上、活动开在班组上、党员守在岗位上‘三上’党建工作制度,探索深化‘十必工作法’,推动党的建设与安全生产、经营发展深度融合。”保康县尧治河舜磷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庆平说。

据保康县应急管理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徐远立介绍,保康应急管理部门在做好应急值班值守的同时,持续加大矿山巡查力度,灵活应用定期检查与明察暗访、清晨暗查加夜间巡查等多种方式,确保了全县矿山连续三年安全无事故。

安全是生产之基,是绿色发展之核。保康严格遵循资源安全生产、有序开发,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2019年,首个“采选充”一体化系统建成,通过填充、转换,有效解决了缓倾斜大中厚多层矿体采矿难题,将下层矿资源回收率从72%提升至90%以上。

“不仅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还有效解决了尾矿堆放的环境难题,大大减少了采空区的暴露面积,为矿山开采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筑牢开采安全根基,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湖北楚磷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晓明说。

在尧治河村1272号矿洞,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肥大的香菇张开伞叶,长势喜人。与会代表们沉浸式感受尧治河村绿色转型与产业创新带来的变化,对保康县智慧矿山建设和废弃矿山修复的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尧治河由一个穷山沟变成了今天的中国山区幸福村,这个乡村虽然看似比较小,但小乡村有大智慧,大家的思想认知都比较先进,我个人觉得尧治河可以算是中国最美乡村之一。”中国劳动协会记者、编辑陈梦瑶说。

从地层深处到数字云端,从人力汗水到智能算法,从粗放开采到绿色转型。近年来,“两山”理念深植人们心中,保康矿山正在完成一场静默而壮丽的蝶变。

全媒体记者:付乐 邢忆星 袁琪

通讯员:田月朋 望阳

编校:正红

责编:赵硕

审核:秦志鹏

终审:李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