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乡村劲吹文明风,人人争当“追星族”!马桥镇中坪村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

近年来,马桥镇中坪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积极推行《村规民约》,始终坚持“百姓的事由百姓商量办”“大家的事让大家一起办”的治理理念,发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枫桥经验”赋予了新的内涵。

新春伊始,马桥镇中坪村风光优美,邻里和谐,发展有力,这一切变化都缘于村里大力探索的“自治”之策。

时钟拨回到上世纪90年代,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黄立杰经过深入思考后,组织村里9名干部围坐在一起,集中商定村里的发展大计。

经过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发展首先就要让村子由“乱”到“治”。怎么治?大家想到了制定一部《村规民约》。

随后,村“两委”班子起草框架,村民集体讨论。讨论的过程虽异常激烈,很多条款被反复修改,但正是有了村民最广泛的参与,最终拿出来的村规民约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认可。在执行过程中,受奖的人开心,受罚的人也服气。

1991年5月,该村第一部《村规民约》正式出台,并印发到每家每户手中,严格执行。

“以前没有《村规民约》的时候,基本上天天都在‘走人家’,一个月的收入只有2000多块钱,‘走人家’都得3000多,碍于情面又不好不去,压力很大。”马桥镇中坪村村民杨玉波说。

为刹住一路狂飙的人情风,2013年7月,中坪村对《村规民约》再次修订,办酒席在中坪村不再任性。

杨玉波是中坪村有名的种粮大户,一直以来,通过辛勤劳动,一家人的生活水平早已步入小康水平。谈及这一切的变化,杨玉波感慨万千。

“在我们村人情风的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一般只能过红白喜事,其他像过生、升学宴、满月一律都是不准过的。过事没那么勤便了,人情上的花销就没有那么多了,既节约了家庭开支,又避免了相互攀比。”

从“自治”到“自觉”,中坪村的《村规民约》深深植根群众心间,成为了行为规范。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成为全村上下的共识。无论大事小情,都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行使决策权,真正做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真正变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

据马桥镇中坪村治调主任王虎介绍,自实施《村规民约》以来,中坪村共教育惩处2000余人次,有效规范了村民行为。

有了《村规民约》的规范,村民们行事有了尺子,村里矛盾纠纷少了,大家一门心思用在致富奔小康上。在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坪村村民现在住上了整洁的小洋楼和别墅,民生设施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卓有成效,村民不攀比吃穿,户户踊跃当“追星族”,整个村庄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新风貌。

“我们将继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聚焦强化制度规范,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推广数字化管理工具,深化民主监督机制,确保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同时加强自治文化教育,营造积极参与、透明公正的良好自治氛围,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王虎说。

全媒体记者:姜雪飞 张九君

通讯员:梁遗峰

编校:莲花

一审:赵硕

二审:姜雪飞

三审:张良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