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稳岗位、长技能,保康确保广大居民有事做、有钱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保康县围绕“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主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坚持就近就地就业和有序转移输出就业相结合,不断增强群众就业“造血”功能,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12月5日,一场以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三送”活动在城关镇刘家坪村举行。县人社局现场提供县內外企业30家520个岗位,涉及电子制造业、旅游业等行业供村民选择。同时,现场举办技能培训班,对村民进行农家乐暨民宿培训。

·城关镇刘家坪村村民  敖金凤:“我们今儿又系统地学了一下特色菜,我也尝了一下,我觉得味道很好,我有信心以后生意会越来越好。”

县人社局紧紧抓住稳就业这个“牛鼻子”,以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为突破口,采取超常规的工作措施,推动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提质增效,为经济快速复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任务3500人。

·

保康县就业创业培训中心主任 张启龙:“我们通过市场调查,详细掌握了返乡农民、贫困劳动力的培训意愿。我们引进了专业性强、工资待遇高、市场需求旺的育婴师、面点师、美容美发、厨师等培训专业,对他们免费培训、免费提供住宿,并提供生活补助,以训稳岗,让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立足产业发展和就近就地就业需求,保康分类开展就业培训81期,提升就业技能,让4962人掌握了一技之长。

疫情给居民就业带来较大冲击,保康扎实开展就业援助系列活动,为农民工提供更加有力度的就业服务。

·

保康县城关镇居民 何晴:“今年疫情期间不好找工作,人社局工作人员就给我推荐了保洁的工作,我前一天应聘,第二天就来上班了。”

为帮助有求职需求人员选岗择业,保康通过媒体线上推送18期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线下在后坪、城关、黄堡、两峪等乡镇举办16场现场招聘会,组织保神高速、郑万高铁在内的183家企业入场,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运用公益性岗位和以钱养事等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1262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和暂时难以外出的农民工就业。

·

保康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家富:“我们紧紧围绕“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主题,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进一步增强就业“造血”功能,稳定和扩大居民就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截至目前,(全县)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9800人,新增就业人数5580人,全县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融媒体记者:付乐

特约通讯员:张铖

责任编辑:张晋瑜

审核:李广儒 李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