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坪镇申坪村充分挖掘姓氏文化,以“百家兴 家国梦”为核心,将当地姓氏文化、根亲文化、家风家训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宜居宜业的高山幸福村。
连日来,随着气温逐渐转暖,慕名来龙坪镇申坪村游玩的客人络绎不绝。当地对姓氏有些研究的退休老教师都仕武为游客讲起姓氏的来历。
申坪村平均海拔1200米,是一个高山偏远村,因远古时期一申氏部落在此繁衍而得名。
龙坪镇申坪村党支部书记 李兴隆:虽然我们村不大,户数也不多,但是姓氏还不少,达69个。通过广泛走访,我们决定以“百家兴 家国梦”为核心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
据统计,村民中只有少数人是本地人,其祖先大部分是从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搬到这里。
龙坪镇申坪村退休教师 都仕武:我姓都,首都的都,今年80岁,从(南漳)东巩、搬上来的。为什么要从南漳那边搬上来呢,山区里面比较平安一点儿,在外面经常打仗啊。
龙坪镇申坪村村民 陈天才:我姓陈,已经72岁了,我们从河南等地进山来的,已经有五六代了,那时候发洪水逃荒进山。
龙坪镇申坪村退休教师 都仕武:我们村开始建设美丽乡村时,我还想,我们这儿又没得水,又没得景点,怎么建呢。
在美丽乡村建设之初,村里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龙坪镇申坪村村民 张学龙:开始村里要拆我的猪栏,拆我的旧房子,我不同意。
龙坪镇申坪村党支部书记 李兴隆:当时拆牛棚、拆旧猪圈,还有柴棚,老百姓意见比较大,不支持,环境卫生也不太好。
村里通过建示范片引领带动,让群众参观后,大家都觉得确实不错,这才慢慢打开了建设的局面。
通过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仅半年时间,申坪村旧貌换了新颜。
利用当地盛产竹子、石头等资源,修建羊肠小道、篱笆桩;对保存完好的民居、石屋修旧如旧;保留大小树木,为古树挂牌、修建围挡;把遗弃的石磨、陶罐等收集起来,打造亮点特色;在5公里村道沿线,打造景观节点、网红打卡点,最大限度保持原有风貌,留住乡愁。
龙坪镇申坪村退休教师 都仕武:确实建设得好,看到舒服,现在玩的地方有了,晚上就到处转一转,跑一跑,锻炼锻炼身体,保持身心舒畅。
记者:艾德雄 杨韬
通讯员:王延旭 李晓红
编校:正红
责编:姜雪飞
审核:尚娟
终审:李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