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福,男,现年55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7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保康县公路事业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忠诚事业,勤学上进,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特别是从事公路工作以来,他淡泊名利、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老黄牛精神”。
敢啃硬骨头的“拼命三郎”
在领导和同事们眼中,身为共产党员的朱万福,是个实实在在的“拼命三郎”。
2020年是5年一度的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年,从10月9日随机抽样确定抽检路段到10月25日的国检,仅仅半个月就要完成三条国省干线公路、近百公里的沥青罩面施工,困难和挑战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面对工期紧、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等困难,同时连续阴雨、山区公路有着弯多、坡陡、路险、视线不良,临崖临水路面较多等特点,道路施工安全隐患大等问题,个别同志存在畏难退缩的心理,对这块“硬骨头”想绕道走。
朱万福告诫大家:“迎国检工作关系到保康公路的形象,关系到今后公路项目的争取,更关系到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这个工作搞不好,我们就是公路发展的罪人!”
为高效、有序推进迎检工作,朱万福一直坚守在作战指挥最前沿,坚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到施工一线与广大职工拧成一股绳,同基层一线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年过半百的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336省道后高路是保康县的一条经济大动脉,承担着马桥镇磷矿外运90%的重任。由于车流量大、来往重型车辆较多,导致路面病害较多。为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他合理安排每天的施工任务,早上5点就起床检查机械和物料,天不亮就上路抓进度、抓质量,晚上别人休息了他又与施工员忙着汇总一天的工程量,找出经验和问题,并统筹谋划好第二天的施工任务。
其间,长时间连续超负荷的工作量导致朱万福胃病多次复发,但他还是一直带病工作,始终坚持在工程第一线。同事们都劝他回去休息,他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我们党员干部走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冲在最前面作表率,才能打赢国检攻坚战。”
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身体的病痛没有压垮这个“拼命三郎”。在他的带领下,保康公路硬在15天内完成了平时需90天完成的工程量, 并顺利通过“国评”,创造了保康县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甘作大山闪光的“铺路石”
“他就是一块铺路石,铺到哪里都心甘情愿!”朱万福一直视自己的工作为事业,作为毕生的崇高追求,造就了他敢于担当、乐于吃苦、迎难而上的优秀品质。
2020年6月中旬,保康县普降大雨,导致国省干线公路多处发生滑坡、路基垮塌险情,部分路段交通一度中断。
险情就是命令!作为领导班子中年龄最大的他,坚持白天到各个险路险段督导整改,晚上坚守公路巡查,直到道路恢复正常通行,他才与同事们撤离。
有同事开玩笑的对他说:“你一天像牛一样,那么拼干什么,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嘛。”他说:“关键时刻,我们多休息一分钟,可能就会有一辆车、一个人遇上危险,多干一点,就可能避免事故发生。”
保康境内山峦重叠,最高海拔2000多米,每到冬季,山高地寒,路面冰冻期长,保畅任务艰巨繁重。但是雪再大,冰再厚,朱万福都会亲自带队、现场指挥,组织干部职工除雪保畅。他告诉职工,越是恶劣天气,越要保证来往车辆的安全,车辆一旦打滑翻车,就容易出大事。
在巡查的路上,常常遇到车辆上坡打滑,朱万福第一个上去帮忙推车,过路的司机纷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都说他是“及时雨”,他总是笑着说“应该的、应该的”。
就这样,有时候每天连续干十几个小时,衣服湿透了,头发结冰了,手被冻得像胡萝卜。但他的心都在路上,情都在路上,一片丹心都奉献在了路上,累极了的时候,就在刺骨的寒风中坐在路边眯上几眼。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实干,铸就了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勇于开拓的工作作风,甘于奉献的“老黄牛”精神。他也因此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个人”等称号,仅2020年,他就荣获了“优秀共产党员” “2020年度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科技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