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图纸到项目开工,从塔吊林立到老人颐养天年,每一寸民生工程的推进,都浸润着他的为民初心和责任担当。他,就是县民政局“改非”干部、三级调研员徐清。多年来,他以“争抢拼”的攻坚精神和务实重行的作风,三年时间争取5亿政策资金,将9个民生项目从一张张蓝图变成了施工图。
在保康县医养中心,记者看到,徐清正在房间里与老年人拉家常、话冷暖,挨个询问老人的生活起居情况。这座去年启用的医养中心,目前已收养了200多名老年朋友。而三年前,这栋现代化的医养中心还只是徐清笔记本上勾勒的一幅民生图景。
“县医养中心将民政局养老服务资源、城关镇卫生院医疗资源及项目建设专项资金进行整合与优化配置,通过发挥民政项目的引领作用,深度整合医疗资源,借助专业医护团队力量,形成了一套覆盖医、养、护、康、宁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保康县城关镇卫生院总务科主任宦廷玺介绍说,项目运营至今,已形成“政府主导+专业运营+智慧赋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先后有20多个省、市、县考察团前来学习,真正实现了“县域创新,全省共享”的示范效应。
让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不仅是政之所系,更是民之所盼。为了办好这件民生实事,徐清还指导医养中心创新推出“养老+医老+享老”模式。这里不仅可以为老年朋友提供传统生活护理、健康检查、疾病诊治、大病康复及危重症急救等医疗康复保健服务,还配套动静态活动功能区、老人游戏室等多个功能分区,真正实现了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变。
宦廷玺表示,下一步,保康县医养中心将重点推进日间照料及社区居家医养服务,计划在3年内建成覆盖全县的15分钟智慧康养服务圈,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养结合服务。
一头牵挂着老人的生活起居,一头牵挂着工程项目建设。清晨七点,县社会福利院迁建项目施工现场已是一派忙碌。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徐清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施工现场走一走、转一转,盯工序、查质量、督进度。徐清常说,“改非”后,单位还让他牵头主抓这么重要的项目,这是对他的信任,一定得把“信任”当成“责任”,把工程建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质工程。
政策机遇稍纵即逝,立项争资必须拼尽全力。为保障迁建项目尽快落地,2023年,徐清带领专班先后十次赴省进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徐清争取政策资金的“蚂蟥精神”打动了厅级、部级领导,成功让1.1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落户保康。县社会福利院迁建项目建成后,可提供355张养老床位,为健全全县社会救助体系起到积极作用。
“立项争资工作不能走过场,不能搞形式,要吃透政策、摸准路径,同时紧盯关键人、跑省进京,确保项目资金精准到位、包装项目不落空。”徐清表示。
从“争拼抢”到“优服务”,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徐清总结推行了“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机制。这套适用、管用的机制,不仅可以确保项目早落地,还可以促进项目早投产。
“一个项目安排一名科级干部驻点主抓,分头落实。在项目管理上,从项目立项、预算评审、公开招标到项目施工、监理监督及决算验收等,我们采取全过程管理,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从而保证每个项目都能如期完工并成为优质工程。出现问题,责任倒查,由包保领导终身负责。”对“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机制,徐清详细解释道。
“改非”不卸责任,干部就要干事。三年间,徐清带领招商引资团队已累计向上争取各类民生项目9个,争取到位各类政策性和项目资金近5亿元。怀揣初心,践行使命。在他的带动下,县医养中心、老年人养护院等一批标杆项目在保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3年以来,立项争资工作‘三年三大步’,平均每年较上年增长20%,三年增长超过60%,增长绝对额突破8000万元;三年来,落地的民生项目9个,占全市民政系统落地民生项目总数的70%。”徐清说。
全媒体记者:向宗涛
通讯员:张海燕
编校:莲花
责编:尚娟
审核:姜雪飞
终审:李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