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点明要诀,引领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劈波斩浪、坚定向前。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不同场合深入阐述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今天,让我们一同学习。
坚定不移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一系列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追“智”逐“绿”,齐头并进。
建成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400多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90%以上示范工厂得到应用……2024年,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9%、7.7%。
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相关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24年,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量达1316.8万辆,较上年增长38.7%,产量连续10年居全球首位,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千万辆的国家。仅用6年时间,这一数字就由百万辆增至千万辆,成为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注脚。
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开启商业首航,我国自主研制的AG60E电动飞机成功首飞,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一个个重要时刻,见证着中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
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
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协同发力
▼
高铁跨越山海、“大飞机”翱翔蓝天、“天眼”探秘宇宙、“嫦娥”揽月、港珠澳大桥连接三地……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每一项关涉国计民生的大国重器、大国工程、科研成果背后,都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奋力攻关、不懈前行。
近年来,从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品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到浙江、广东等地通过数字化转型培育民营经济增长点……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努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近年来,我国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揭榜挂帅”“赛马制”支持科学家大胆探索,更多青年科学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
·以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和“立新标”为突破口,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正在建立,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