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开门红”丨一物一策,精心培育!保康打响珍稀植物回归大自然攻坚战

新春伊始,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抢抓时节,全面启动珍稀植物繁育工作,通过科技赋能、系统施策,为濒危植物构筑起立体化保护网络。

初春时节,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苗木繁育智能温控育苗大棚里一片春意盎然。技术员正在查看大果青杄、曲茎石斛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生长状况。

去年,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建了占地960平方米的智能温控育苗大棚,采用“智能催芽+立体栽培”的模式,提高珍稀植物的种群数量。

截至目前,育苗大棚繁育大果青杄887株、小勾儿茶117株、紫斑牡丹4.6万盆,大田播种200斤,青冈、大叶青冈、多脉青冈播种240斤,容器育苗2万盆,椴树等其他树种播种1.2万盆。首次实现了大果青杄、小勾儿茶苗木数量正向增长。

今年,该保护区将依托育苗大棚,实施“一物一策”精准保育方案。

“我们将抓住春季黄金期,实施‘一物一策’精准保育方案,计划全年繁育红豆杉3万株、紫斑牡丹5万株、大果青杄5千株,并加强小勾儿茶等其他珍稀植物的培育,力争全年实现繁育10万株的目标,为今后回归大自然打下坚实基础。”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星奎说。

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与时间赛跑。春节过后,保护区全面铺开“四维攻坚”计划,构建“天眼”监测系统实现全域智能管护。同时,保护区还创新推出“科技+社区”全民守护机制,让周边村民参与野外回归种植、生态监测等工作。

“今年我们将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院所合作,重点突破大果青杄、小勾儿茶等珍稀植物的繁育技术,力争珍稀植物种群数量增长30%。同时,计划在横冲片区建设40亩珍稀苗木种质收集区,打造集植物基因保存、珍稀苗木回归、科普宣教、旅游观赏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李星奎说。

全媒体记者:向宗涛 

见习记者:袁琪 

通讯员:张伟

编校:莲花

责编:赵硕

审核:秦志鹏

终审:李广儒 李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