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三老治事”气象新!歇马镇茅坪村采取“微管理”推动“大治理”

近年来,歇马镇茅坪村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聚力“银龄群体”,推行“三老治事”,探索“两长共治”,有力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难动员、难匹配、难入微的“三难”问题。

今年73岁的王淤发是茅坪村的一位老党员,去年以来,他经常拖着行动不便的腿脚,为村里出谋划策,为乡亲们做事。

而在以前,像王淤发这样关心村里发展的党员却并没有“用武之地”。

“感觉党员和群众没啥两样,一年就是多开一两次会,除了学习就是听报告,村里的大小事务我们不能问,想问也问不了。”不少老党员对履职尽责都心存疑虑。

去年以来,茅坪村以“小单元治理”为突破口,建立湾组党小组,配优5名党小组组长,鼓励老干部、老党员、老艺人参选邻里长,通过村民推举、党组织推荐、村民代表转任等方式,累计选配“银发邻里长”13名,依托“微管理”推动“大治理”。

“在这么好的政策下,你说哪个党员不愿意带头搞呀,我们老了虽然起不到关键作用,但可以根据形势提一些参考意见。”王淤发说,自己平时提的意见多跟工程质量有关,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村庄建设添砖加瓦。

有了老干部、老党员、老艺人的督促和推动,茅坪村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更加有序。

“村里建得越来越好,我们能在晚年看到这样的景象,也是很高兴。”王淤发说。

老干部张贵仁是茅坪村一组的一名邻里长。去年4月,村里启动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她家门前的公路要扩修。修路本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但由于需要占用农户的田地,许多村民纷纷持反对意见。张贵仁就主动出面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我是干部、是党员,这条路从我这里开始修,我必须要带个头。”张贵仁说。

就这样,张贵仁身先士卒,不仅无偿捐出了自己的责任田,还积极发动其他群众支持公路建设。

“把我家门前修通以后,大家来来往往都说弄得好,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阻拦,不管是去哪一家拆猪栏、拆厕所,大家都积极配合。”张贵仁说,现在路变宽了,庭院变美了,环境变好了,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舒心了。

化解矛盾、破解问题、疏解情绪、排解隐患。茅坪村还建立“邻里长”权责清单、议事清单、负面清单,让“邻里长”清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我作为邻里长,村里的工程做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哪儿做得不好的,我就及时提出建议,确保及时修正。”张贵仁说。

激发“邻聚力”,画好“同心圆”。去年以来,该村累计收集、梳理、解决实际问题80多个;开展“两长逢四说事”活动,收集群众反映5类30多条。开展“邻里拉家常”行动,调处邻里矛盾纠纷18件;开展“银发助产”活动,联系帮带产业发展,为群众指导技术、牵线搭桥、创收增富。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争取老干部、老党员、老艺人的意见和建议,形成长效共管机制,把环境治理好、基础夯实好,让老百姓住得安心、住得舒心。”歇马镇茅坪村党支部书记孙振安说。

全媒体记者:姜雪飞 张九君

通讯员:梁遗峰

编校:相琴

责编:赵硕

审核:秦志鹏

终审:李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