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蓝朋友”用坚守诠释新春“敬业福”

一家不圆万家圆,万家圆时心亦安。在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重要时刻,保康县消防救援大队的“蓝朋友”舍小家为大家,用“敬业福”守护大家的“平安福”。

陈远涛:这个春节又食言了

今年春节,陈远涛又“食言”了。38岁的他,是尧治河消防救援站站长,按照之前的约定,今年春节,陈远涛会和妻子孩子一起回马良老家看望年迈的老人,但为了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守护辖区平安,他不得不再次对家人“放鸽子”。

平时的节假日,陈远涛几乎都是在岗位上度过。高速通车后,从尧治河到马良家中,只要一个半个小时。如此近的距离,从他入队到现在再没有吃上过家里的“团年饭”。自己选择穿上“火焰蓝”,就注定与家人聚少离多,陈远涛说道。

每年除夕夜到大年初一凌晨是火情的高发期,为了群众多一份安宁,从夜幕降临起,尧治河消防站就已经进入全员备战状态,他们身穿战斗服随时待命,年夜饭也只能轮流分组吃,饭后分批次对重点区域进行巡逻。

范曾俊:她做我的后盾,这样就够了

“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遇到一个完全包容和理解自己的人,她在家中既要照顾老人,还要带孩子,很多时候我也帮不上忙……”

范曾俊的妻子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他的妻子表示:“虽然他不能经常陪伴在我们身边,但我知道他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为他的职业感到骄傲,也会照顾好家庭,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您好,先别慌,慢慢说,你的具体位置在哪里?被困有几人?有没有受伤?”通信作为消防站运转的“神经中枢”,不分大小事,不分工作日、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随时都要值守。对于范曾俊来讲,这既是能力上的考验,也是意志上的磨炼,但他从来不抱怨,在各类灭火救援的第一时间确定位置,火场上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过年执勤回不了家的他,晚上得抽空给妻子发视频,看到镜头里3岁多的孩子,他笑得特别开心。“她在家守护的是小家,我要守护大家!”范曾俊说到,守护着一方平安,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张凯翔:28岁的“老前辈”

28岁的张凯翔,是个地地道道的河南小伙,别看他年龄小,却已在消防队伍中干了9个年头,参与大大小小救援700余次,营救疏散群众320余人。

他觉得,消防员工作平凡而不简单,背过老人从火灾现场逃离,扛过燃烧着的煤气罐,无数次从车祸现场救出被困人员……经历的生死关头太多了,才会更加觉得生命弥足珍贵,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曾经的毛头小伙子,如今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消防老兵”。

春节期间,辖区警情数量骤增,在一次次急促的警铃声中迅速奔向岗位,多次连轴转的他也没有一点怨言,始终奋战在一线,入队9年以来,从未陪伴家人度过一个春节。

说起春节不能回家与父母团圆,他的心里全是酸涩,父母年事已大,和新婚的妻子分隔两地,除了每年的假期,基本无法陪伴在父母和妻子身边,有时家人生病会瞒着,怕影响他工作,一位合格的消防员,亏欠最多的总是家人。

赵思政:“00后”,长大了!

你眼中的“00后”是什么样的?无忧无虑?肆意妄为?生活在父母的蜜罐里?并不尽然。

这是刚满20岁的赵思政在消防队度过的第1个春节,00后的他还是一名“新兵蛋子”,想念家人的时候只能通过手机视频与父母“云团圆”。

“刚入队的时候,我就知道春节可能不能回家,但真到了这个时候,还是会想家。”赵思政在参加消防工作前从未离家度过春节,虽然思乡心切,但他更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对他来说,春节更像是新家庭的团圆,领导和队友们的关怀、任务一线冲出来的兄弟情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使命与责任都是让他一直坚守岗位的信念。

为了让新消防员们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队里特意组织了一系列的春节活动,如包饺子、看春晚、组织拔河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让赵思政感受到了队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也逐渐适应了在岗位上过年的生活。

在这个春节,像陈远涛、范曾俊、张凯翔、赵思政这样的消防员还有很多,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在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消防员的职责与使命。他们牢固树立“群众过年,消防过关”的思想,用脚步丈量安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青春与热血。

通讯员:张纪文  刘旭

一审:莲花

二审:尚娟

       三审:李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