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味道 | 一块油馍馍,拿了一等奖!这位乡土厨师让“家乡味道”美名远扬

油馍馍,是许多保康人儿时的记忆。寺坪镇简家坪村奇娃农家乐店主柳淇,始终忘不掉“儿时的味道”,从老母亲那儿学得一手做油馍馍的手艺。如今,这道特色小吃深受顾客青睐,成为奇娃农家乐的招牌。

日前,在首届“保康味道”烹饪技能大赛上,奇娃农家乐店主柳淇现场烹饪的油馍馍,以其独特的“乡土味”,斩获“特色小吃”类一等奖。

油馍馍,是地地道道的保康乡村味道。今年45岁的柳淇,是土生土长的寺坪人,初中毕业后便外出闯荡,当过流水线上的工人、车间主管、酒店后厨主管,后来慢慢爱上了厨师这个职业。但不管身在何处,柳淇最难割舍的还是母亲做的油馍馍。

“只身在外,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味道,特别是小时候,妈妈做的油馍馍,让我格外怀念。”

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在外漂泊也不是长久之计。返乡后,柳淇和妻子在本村柳家湾租了五间门面,开起了农家乐,并把油馍馍搬上餐桌,让更多人品尝到这口记忆里的老味道。

柳淇说,做油馍馍,食油、佐料很关键,“油必须用纯正的菜籽油,葱花用的是本地的小葱,佐料也有讲究,不能用多用杂了,否则就失去了特有的香味。”

和面、擀面、加料、煎制……经过约十分钟的煎制,一道热气腾腾的油馍馍就出锅了。

做馍馍有讲究,吃馍馍也有诀窍。“油馍馍做好后,要用手撕开,这样所有的香味才会散发出来,如果用刀切开,刀一下去,会把口封住,就没有那么香了。”柳淇道出了油馍馍好吃的小秘诀。

土鸡自己养,蔬菜自己种,柳淇的农家乐主打黑藕汤、山鸡汤、油馍馍等地方特色菜,用传统方法烹饪,让味道回归本源,一口好味道吸引了八方食客。

“我经营农家乐三四年时间了,从一开始没有客源,到现在一年七八十万元毛收入、十几万块钱的纯收入,靠的就是食物的品质和味道。”

慢慢发展起来后,柳淇的农家乐还带动了4个人就业。

“我在这儿上班三年多了,每个月3000多块钱的工资,离家近,还能照顾孩子,时间也比较自由,我觉得还挻好的。”服务员阮芳说。

留住儿时记忆,传承保康味道。柳淇说,他将继续将家乡菜、特色小吃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儿时的味道。

“漂泊在外的时候,想吃一个油馍馍特别不容易,而现在,我继承了母亲的手艺,我将继续走下去,让家乡的美食代代传承,让保康味道香飘四方。”

全媒体记者:向宗涛 艾德雄 望鑫 

通讯员:吕旭刚

编校:莲花

责编:赵硕

审核:秦志鹏

终审:张良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