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保康大地,县城已踏上“时代快车”,农村也悄然“蜕变成蝶”,现代城乡风采尽展无遗。“十三五”期间,保康县城乡建设和住房保障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倾力推动城乡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和住房保障等工作,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漫步清溪河两岸,有凤来仪、荆山迎客、叠翠流金、紫薇华洲……一个个精心设计、精致打造的景观,犹如一线串珠,呈现在清溪河两岸。
今年四月,县委、县政府将河东绿化提档升级工程,确定为提升河东游步道品质的重点项目,新增各类景观苗木,营造疏密有致、色彩丰富的绿化景观。
城区大绿化工程让城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为市民创造一片乐土。
市民钱女士:“我住在谷山丰苑小区里面,晴天的时候出来逛一逛风景感觉特别的好。变化比以前大的多,河堤上、风景上、小区环境各方面都还好。”
“十三五”期间,保康县住建人始终在行动,凤凰新城、金龙御景、山水御府等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山水御府作为我县改善型住房小区,是集高层、商业、幼儿园为一体的低密度品质小区,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满足我县老城区居民改善型住房需求,提升城市形象。
山水御府销售经理韩芳芬:“山水御府开发项目由凌云公司建设,项目占地70亩,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分两期开发建设,一期共六栋,现均己封顶,预售己达80%,计划2022年5月份前交房,二期正在建设当中。”
杨韬/摄
与此同时,保康县住建局始终把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使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贾小溪是祥和安居四小区的居民,在县供销幼儿园做后勤工作,她的爱人就职于县供销社,他们于2018年申请到这间保障性住房。
祥和安居四小区居民贾小溪:“我们在小区住的快有三年了,各方面都比较好,房子住着也安全,住着也比较舒服,虽然房子小啊,50平方米,房间、卫生间该有的都有。我们房租也还可以,物业管理加房租一年两千多一点,这个价钱到外面租房子绝对租不到这么好的房子。”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县开发房地产项目12个,总面积6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2.38亿元,累计销售38万平方米。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15个,总募资14.5亿元,改造3051户43万平方米。城区共运营管理公租房及人才公寓1341套,新增保障性住房困难家庭700余户、2000余人,发放住房租赁补贴590户,120余万元。
保康县房管局局长刘道军:“通过实施房地产开发、棚户区改造、公租房保障、住房补贴发放等一系列住房政策和措施,满足了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解决了老旧危房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十三五”期间,保康县住建局通过吸纳社会资本、争取政策资金、地方政府配套、全方位融资等措施,倾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空中线缆纵横交错,地下化粪池说堵就堵,道路坑坑洼洼、狭窄难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这是老一中家属院的居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描述。
老一中小区居民任定海:“我就住在小区一楼,污水没有处理之前,窗户都不敢开,臭气熏天。”
今年7月,该小区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在县老旧小区改造办公室和社区的强力推进下,小区内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楼顶、外墙渗水、破损道路、雨污管网等全部得到改造。
老一中小区改造现场负责人高德运:“通过我们几个月的改建,现在污水和雨水分开,进入主管网,楼顶做了防水,基本改建好了,乱搭乱牵的线我们已经给它收拢,场地进行了刷黑,停车位划线,安装了健身器材、监控、门禁。”
现在走进老一中家属院,黑色的沥青路面、清晰的交通标志线、整齐划一的停车位、智能化的门禁系统、崭新的健身器材……现代小区该有的应有尽有。
老一中小区居民任定海:“现在经过处理了以后,我们窗户能打开了,也能透些新鲜空气,家里面也亮堂一大截。没改造之前,准备说是把这个房子卖掉,经过改造之后,跟家里人商量以后再装修一下,不想离开这个窝了,住在这个小区还是非常满意的。”
目前,我县抢抓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机遇,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等热点难点和短板问题,扎实推动项目建设,城区所有老旧小区全部纳入改造计划。
保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卫明:“经过排查摸底,我们将县城区111个老旧小区全面纳入改造计划,因地制宜、分批次进行改造。通过改造,实现老旧小区基础配套设施功能明显提升、主体房屋结构性能明显变化、小区环境和整体形象明显改善。同时,扎实开展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同步健全小区管理制度,完善自治规约,共同维护改造成果,提升小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融媒体记者:吕莉莉 薛渊
通讯员:孙振波 张良勇
编辑:正红
审核:李广儒 李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