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竹林飞出欢乐歌、巧手编织新生活!马良镇盛垭村这位匠人依靠手艺脱了贫

今年39岁的贫困户吴世华,是马良镇盛垭村人。2018年5月搬到安置点的新家,在村支两委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凭借一手不错的篾匠手艺,脱贫致富。订单量大了以后,他把其他的老篾匠也请过来一起干,带着大家一块儿赚钱致富。同时,还利用抖音平台和自己的客户资源帮助该村扶贫车间销售竹编产品,兼职干起了圣垭竹器加工厂的“义务推销员”。

我叫吴世华,今年39岁,马良镇盛垭村人。竹编是跟着我父亲学的,农村有句俗话“竹刀拿得起,不怕没柴米”,所以我在15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习竹编。

我们家有4口人,父亲、母亲、弟弟还有我。母亲手指残疾还有高血压,父亲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太好。我们以前住的地方,交通、水源等各方面都很不方便。父母亲在家里种地,我和弟弟长年在外打工。

2018年5月我们搬到安置房。8月回家的时候,偶然看见父亲在做竹编,当时我把父亲编织的竹篓发在网上,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也有人主动找我购买。所以我当时就想回家创业,用我们老一辈留下来的手艺编织东西来挣钱。村里知道我这个想法后,也很支持我,给我提供了场所。

安置点上的新家地方比较小,村里让我在加工厂做编织。为了把产业做大,带动村里更多人脱贫致富,村委会特别安排我到四川眉山考察学参观,学习人家的传统工艺技术,看到他们拥有全亚洲第一的传统竹编加工技术,使我更加有了信心,要带着手工艺人把村里的竹子资源利用起来,让大家都能有钱花、有收入。

去年8月,我背着自己的竹器样品到浙江去寻找客户,整整跑了两个月。“十一”期间,我正式开始做竹编,现在有了固定客源,基本上不愁销路。

我平时也会把自己编织的东西发在抖音上,有些视频点击量已经过万,有很多人喜欢我们的竹编手艺。我自己会开发一些新颖的产品,然后让手艺好的老师傅来做,我来销售。村里加工厂生产的竹背篓、篮子之类的产品,我也帮忙代销。

我们家在2015年被纳入贫困户,享受了医疗扶贫、产业扶贫等政策、还住上了楼房,交通也非常便利,到镇上发货也只需要半个小时。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只要双手不闲下来,日子就会越过越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觉得不要等着帮扶,靠自己的编织技术和手艺,都能创造出幸福生活。

全媒体记者:陈梦鸽

编辑:莲花

审核:李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