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倾情关爱、倾力帮扶!寺坪镇这个“三留守”村充满幸福感......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寺坪镇砂坪村大力关爱“三留守”(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人员,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更多的年轻人在村里留得住、能致富。

眼下,正值开学季,为让孩子们在上学前能够如期完成暑假作业,砂坪村村委会的会议室成了教室,扶贫工作队员和村里的大学生主动担任老师,为孩子辅导作业。

寺坪镇砂坪村留守儿童 董月如说,每天早上由奶奶送我到这里来,有老师来教我做语文和数学作业,我的语文快要做完了。

砂坪村是一个重点贫困村。全村版图面积18.7平方公里,共有276户10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9户693人。

寺坪镇砂坪村党支部书记 柳发文说,砂坪村是三村合一的村,人口分布广,村民几乎没有产业,大部分靠在外务工挣钱,村里一年到头连一个年轻人都看不到。

基础条件差,发展无门路,年轻人留不住,怎么办?借助精准扶贫的东风,财政扶贫资金、彩票公积金等共计1200多万元的扶贫项目资金齐聚砂坪村,在市、县、镇各级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该村从基础设施建设着手,硬化村级公路13.2公里,新修公路5公里、新建水塔5个、桥梁13座,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工程,让贫困户挪出穷窝,找到了幸福感。

寺坪镇砂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周传菊说,我以前住在山上,土房子,交通也不方便,水都是放在肩膀头上印(计量)着吃。搬迁下来了交通方便了,自来水啥子都到屋了。

寺坪镇砂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黄佳生说,“三通”都通了,房子也盖了,屋里啥都不缺,每年屋里有个五、六万的收入,我觉得都还可以。

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大幅改善,如何让那些留下来的儿童、老人和妇女不再孤单,成为扶贫队员们思考最多的问题。他们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多措并举帮扶“三留守”人员,让爱不缺席。

保康县红十字会党组书记 肖长安说,对于“三留守”人员,我们一是从资金物资上给予帮扶。二是从精神慰藉上给予帮扶,聘请专业人士进行专题心理疏导讲座,组织志愿者对近20名即将开学的(学生)进行集中辅导,通过多种方式让这些留守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

砂坪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鼓励村民发展魔芋、生猪养殖等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在家中就业,在村里致富。

寺坪镇砂坪村党支部书记 柳发文说,村里改造了150亩茶园,发展冷水鱼10亩,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5万元以上。

寺坪镇砂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梁科林说,我现在是在村里管理的这个茶厂务工,每年老百姓在这里挣点零花钱。

村里美了,村民的钱袋子鼓了,村里返乡创业的年轻人逐渐多了起来,砂坪村这个昔日被外界称为“三留守”的村庄逐渐恢复生机。

寺坪镇砂坪村党支部书记 柳发文说,我们下一步将继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帮助村民发展好产业,让村里的年轻人留得住、能致富。


全媒体记者:付乐

特约通讯员:杨梅

编辑:莲花

审核:李广儒  李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