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扶贫让保康这个乡村变了样,小康路上满眼春!

黄堡镇寨湾村

在保康是出了名的省级贫困村

这两年

在省、市、县三级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

昔日的穷山沟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雨后初晴,寨湾村民肖瑞恒便一头钻进大块田产业示范区,找种桃能手宁景龙讨教黄桃的管理经验。宁景龙在网上自学套袋技术,去年一亩一分地的黄桃,被他卖出了一万多块钱,这在寨湾村被传为佳话。宁景龙的桃园,也成为贫困户们的热门打卡地。

保康县黄堡镇寨湾村黄桃种植户 宁景龙:“去年黄桃果实行套袋后,果子不仅长得大,而且一点斑点都没有,十块钱一斤顾客都还是抢着买。”

别看现在游客多、黄桃贵,往前数五年,寨湾村还是个没多少人光顾的穷窝窝。那时候,寨湾人不仅脱贫看不到出路,就连出个门还得看老天爷脸色。遇到下雨天、蛮河涨水,山里娃上学都难。

保康县黄堡镇寨湾村村民 李正才:“遇到大雨天,河水涨得太深太急,学生就上不了学了;水涨得小一点,还可以绕路上学,但得绕三里多路。”

人员进出不便,物资运输更难,寨湾被牢牢地锁在荆山深处,成为无道路、无产业、无阵地、无集体收入的“四无”空壳村。2015年,武汉科技大学、襄阳市住建局、黄堡镇卫生院三级工作队进驻寨湾村。进村第一天,工作队就下决心要架桥修路,打通寨湾与外界的联系。

市住建局驻寨湾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贾东明:“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一共争取资金400多万元,架设了三座桥梁,修建扩宽了8.8多公里的路程。”

三座桥、八公里路,结束了寨湾人蹚水过河、肩挑背扛的历史。与此同时,武汉科技大学、襄阳市住建局又主动牵线,为寨湾村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有规划作为蓝图,村里大块田、老井沟两个易地搬迁居民点依山傍水,新的党群服务中心也按游客接待中心的标准来建设,各家庭院干净整洁,生活垃圾定期清理,寨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远近闻名的全省美丽乡村试点村。村庄美了,寨湾人又蓄水拦坝,打造思源洞、相遇桥、相思湖等景点,形成一湾一景。

游客 乔敏:“在这里能找到小时候的味道,整个给人呈现的感觉就是原生态、非常好。”

游客多了,农特产品的需求量就大。寨湾村果断调整产业结构,他们把分散到各家各户、用来种小麦玉米的小块田流转过来,发展大棚草莓、西瓜和黄桃、葡萄等林果产业。

保康县黄堡镇寨湾村党支部书记  王乐彬:“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乡村旅游中直接受益了,从以前的空壳村到2018年的7.6万元,到2019年又达到15万元,收入翻了一番。”

集体经济壮大后,寨湾村很快就脱贫出列。为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寨湾村在扶贫工作队的扶持下,组建了公共服务队和种植养殖、乡村旅游两个合作社,贫困户除土地流转收入外,还可以到服务队、合作社务工取酬。因为女儿身患重病,胡明全、宁友香两口子在寨湾村家庭经济负担最重。平时除了种地、开农家乐,老两口一腾出空就到服务队、合作社找活儿干。

保康县黄堡镇寨湾村村民 宁友香:“只要有一双手,自己可以劳动,生活就能往前奔。国家对我们照顾也不错。一家人收入加低保一共有两万多一点,生活有保障。”

和宁友香一样,今天的寨湾人都相信,有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扶持,有乡村旅游带来的旺盛人气,小康路上有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奋斗脱贫、勤劳致富就在眼前。

保康县黄堡镇寨湾村村民 肖瑞恒:“现在是越过越有信心,有时候游客来,我饭都顾不上吃,刚忙完还没走到屋,游客又来了。”

2020年,小康路上的寨湾村,还是铆定了乡村旅游这条主线。为此,他们专门制定了今年的旅游发展路线图:打造一批木屋农家乐,开辟三十间民宿,开展一次乡村旅游从业者培训。

保康县黄堡镇寨湾村党支部书记 王乐彬:“为了把村里的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项目建好,我们把村民组织起来,拉出去学、看,经过专业的培训,让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今年预计接待游客量可突破五万人。”

融媒体记者:秦志鹏 王晓丹

责任编辑:相琴

审核人:李广儒  李运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