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作 | 唱好“双城记” ,端牢“就业碗”!襄城、保康两地联手,让城乡劳动者“职”足长乐……

自2021年6月明确襄城区结对帮扶保康县以来,保康县人社局主动作为,充分利用保康县和襄城区的地缘优势,在稳定“6+1”劳务协作的同时,将区域协作作为促进全县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劳动者端好“饭碗”注入稳稳的力量。

近日,在襄城区楚匠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家政培训课堂上,来自保康县城关镇的脱贫户李美玲正在为学员们讲解衣橱整理技巧。

楚匠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讲师  李美玲:之前在广东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回家后一直在家带娃,没有收入,保康县人社局在我们乡镇宣传育婴师月嫂技能培训,培训班就办在家门口,很方便,我就主动报名参加了。

学习婴幼儿日常照护、产褥期护理、整理收纳……在培训过程中,由于李美玲表现出色,保康县人社局将李美玲推荐到楚匠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担任讲师。从学员转变为讲师,她不仅收获了三尺讲台给予的价值感,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收入。

楚匠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讲师  李美玲:通过学校对我进一步的培训,截止目前,我也为3000多名学员提供了专业培训。现在收入也是我之前完全不敢想的,一个月能挣八九千块钱。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022年1月,保康县人社局同襄城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正式签订劳务协作帮扶协议,双方以交流促协作、以平台促就业、以技能促发展,助力两地区域协作更好、更快发展。

保康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家富:我们充分利用保康县和襄城区的地缘优势,坚持优势互补、互促互进原则,大力开展区域协作工作,双方就“点对点”务工输送、“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共享用工平台建设等工作开展合作交流,襄城区每年向保康县提供企业不低于40家、岗位不少于500个,保康县每年向襄城区输送劳动力,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实现两地间良性协作、区域发展。

通过“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改变生活的,还有来自马良镇双坪村的周艳华,她在参加了县人社局组织的养老护理培训后,被推荐到樊城区福利院工作。

保康县马良镇双坪村  周艳华:我是在马良通过人社局介绍的在镇上学习养老护工,去年学了今年想出来,老师帮忙介绍在这工作,这里环境、各方面都很好,工资3000多,我也很满意。

今年以来,保康县人社局和襄城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扎实推进两地区域劳务协作,促使劳务帮扶工作扎深根、开繁花、结硕果,实现了更高层次的优势互补和人力资源共享。

襄城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局长 张忠:结合襄城区实际用工需求,先后在保康县马良镇、黄堡镇、寺坪镇、马桥镇、城关镇和两峪乡六地举办招聘会,组织60余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数3500余个,有711名保康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组织82名保康籍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帮助293名保康籍农村劳动力来襄城就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保康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家富: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聚焦政策优先稳存量,聚焦创业带动扩容量,聚焦兜底帮扶优服务,协调推进区域劳务协作工作,让城乡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全媒体记者:秦志鹏 付乐 张照

通讯员:杨绪锐

编校:丽丽

责编:尚娟

审核:秦志鹏

终审:李广儒  张良奎